WPYOU主题演示

订票电话

学校召开“文化建设年”总结表彰暨“精细化管理年”动员大会

2016-03-04 | 学校要闻 | No comments

1月21日下午,我校“文化建设年”总结表彰暨“精细化管理年”动员大会在南校区润美楼报告厅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跃进出席会议并讲话,对精细化管理作了诠释,从为什么要精细化管理、什么是精细化管理以及怎么开展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作动员报告。

董跃进指出,精细化管理是进一步落实“三严三实”、坚持后勤服务理念、加快发展步伐的需要,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现代、人性、细微、智慧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习惯、追求、意志、智慧、精神、关怀,精打细算要效益,精密细致担责任。

董跃进要求,一定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围绕教书育人中心工作,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意识,从制度上践行“三严三实”;从作风上弘扬“要实、要细、要到位”的传统;从组织上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修养。

董跃进强调,与会同志在实际行动上要把管理中心下移、要有“两心两竿子”( 即:爱心、细心,首问负责、一竿到底,按章操作、立竿见影)、要扎实开展科级干部 “三严三实”专题活动、要坚持细化(即:制度化、规范化、细微化、人性化)。

本次活动由校友工作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等部门单位联合举办。校友工作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代表部门围绕开展好“2016精细化管理年”主题活动作表态发言。会议对我校2015年“文化建设年”活动进行了总结,对荣获2015“文化建设年”的18个先进班组、30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在会上发言。

后勤服务总公司党委负责同志主持会议。校友办、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300余人参加会议。

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团队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2016-03-04 | 学校要闻 | No comments

1月15日,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科团队一行5人,在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南教授的带领下,来我校经济学院交流科研团队建设工作。当日上午,在南校区仁和楼经济学院会议室,校党委书记葛世伦会见了任南一行,双方举行了科研团队建设、学术发展前沿、工程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会。

葛世伦对任南教授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现状,及经济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他希望两校信息管理学科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化沟通、增进交流、扩大合作,不断把机缘变成机遇,增进资源开放共享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他希望两校专家学者能同向同行、结伴前进,努力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更大成绩,为各自学校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交流中,葛世伦对信息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结合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参会老师申报国家基金课题进行了指导。

任南简要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史、院属金舟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现状以及制造业和信息业“两化”融合技术等情况,重点阐述了该团队在科研项目中各成员分工、协作交互、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经验。

团队成员王念新副教授对船舶工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数据模型、信息系统运维、复杂产品的项目管理、云计算管理等前沿工程与理论技术进行了介绍; 王平副教授介绍了团队信息系统运行与开发情况;李保珍副教授为我校师生代表作题为《面向商业决策的网络大数据分析》的学术报告。

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同志,电子商务、信息管理、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教师参加座谈。

我校成功举办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2016-03-04 | 学校要闻 | No comments

1月15日下午,我校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南校区机械馆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薛浩出席,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副处长许正亚专程到校指导。

许正亚赛后进行点评。他指出,我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严谨、题目新颖、参赛选手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盐工学生工作的水平。他希望我校广大辅导员要以比赛为契机,用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用爱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为受学生们欢迎的优秀育人工作者。

大赛特邀盐城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兴隆、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陈钧、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沈长生担任校外专家评委,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校内专家评委。

经过笔试、案例分析、班会组织等环节,共有12名辅导员进入决赛。决赛分为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两个环节,内容涉及时政热点、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学业困惑、生活情感、网络舆论危机处理、突发事件处理、心理健康疏导等,主要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赛选手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业务技能、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将我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默默无闻、富有成效的工作情景呈现在赛场上,展现了我校辅导员热情与奉献、坚守与付出、爱心与责任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最终,化工学院赵迎华、经济学院孙莉获一等奖,管理学院张成联、电气学院孟思月、经济学院吴晓静、机械优集学院杨梁杰获二等奖,化工学院李慧、土木学院渠颜颜、机械优集学院徐潘虹、经济学院岳红印、管理学院李凤琴、信息学院曹爱凤获三等奖。化工学院、经济学院、电气学院、机械优集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各二级学院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学生科科长、分团委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学生辅导员助理、新生导生及校院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

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副处长许正亚进行赛后点评

优秀组织奖获奖学院上台领奖

我校荣获“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6-03-04 | 学校要闻 | No comments

近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表彰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2013-2015年)的决定》,我校和其他29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2013-2015年)”,全省公共机构仅我校获此荣誉。

据悉,此次评选由省质监局和省经信委联合组织,目的是为了树立能源计量促进节能降耗的先进典范,引导和激励广大用能单位强化能源计量工作、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节能效益。2015年11月30日,省评审专家组来校进行现场审核。专家组对我校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与管理、数据的采集与运用、能源计量技术服务成效等4个方面18项内容逐项核查,对我校的能源计量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详情请点击:http://www.njzj.gov.cn/art/2016/1/5/art_1902_443704.html

南大半数本科生将出境交流

2016-02-25 | 媒体聚焦 | No comments

引进人才需占教师队伍总数的1/4,建立600多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库,本科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率需达半数。1月1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召开的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获悉,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该校“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

目前南大本科生出国境交流率为30%,“十三五”期间将达到50%,研究生出国境交流率达到30%。引进人才占教师队伍总数的25%以上,建立150门国际化课程。实施全员聘用,建立“长聘和短聘”制度,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原创研究工作,对聘期考核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长聘岗位。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是放在首位。

南大将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南大就业创新指导中心主任高新房说,目前学校开设了144门创业课程,选修学生超7000人次。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50个,获得各类风险投资5420万元。“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建立10个左右的“四创融合”实践平台,600位各行业专家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库,目前已招募了100名行业创业导师。科研方面,南大将在学校层面遴选10个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学问题,院系层面遴选100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问题。同时启动20个文科重点方向和重大问题研究计划。

引进人才需占教师队伍总数的1/4,建立600多名行业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库,本科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率需达半数。1月1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召开的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获悉,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该校“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

目前南大本科生出国境交流率为30%,“十三五”期间将达到50%,研究生出国境交流率达到30%。引进人才占教师队伍总数的25%以上,建立150门国际化课程。实施全员聘用,建立“长聘和短聘”制度,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原创研究工作,对聘期考核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长聘岗位。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是放在首位。

南大将构建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南大就业创新指导中心主任高新房说,目前学校开设了144门创业课程,选修学生超7000人次。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项目50个,获得各类风险投资5420万元。“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建立10个左右的“四创融合”实践平台,600位各行业专家组成创新创业导师库,目前已招募了100名行业创业导师。科研方面,南大将在学校层面遴选10个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学问题,院系层面遴选100个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问题。同时启动20个文科重点方向和重大问题研究计划。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2016-02-17 | 图片新闻 | No comments

1月21日,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主持。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南京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系列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上级单位的关心指导下,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旨在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于一体的新型智库。南京大学将高度重视“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工作,举全校之力,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一是加强深度融合、提升原创能力;二是面向学术前沿、打造精品成果;三是围绕国家需求、加强话语权建设。中心将立足高远、放眼世界,在以张宪文先生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发挥智库功能,整合全球学术资源,力争早日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队”,成为全世界抗日战争研究的中心,引领抗日战争研究创新路径,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表示,抗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会形成六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的原则,努力发扬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第二,努力改变过去研究力量分散的状况,形成全国性的大的研究团队,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三,开展校内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馆协同、共同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第四,开展抗战研究的国际合作,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平台;第五,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联盟,将世界各国及中国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研究队伍,共同开展抗战研究;第六,推进抗战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工作。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和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骏共同为中心揭牌。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表示,抗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会形成六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的原则,努力发扬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第二,努力改变过去研究力量分散的状况,形成全国性的大的研究团队,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三,开展校内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馆协同、共同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第四,开展抗战研究的国际合作,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平台;第五,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联盟,将世界各国及中国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研究队伍,共同开展抗战研究;第六,推进抗战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工作。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和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骏共同为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