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启幕,春风万里。
伴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全国两会站在了全新的历史高度,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伴随着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倒计时”的发令枪。江苏作为全国教育强省之一,新理念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江苏的教育改革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一个缩影。
今年的全国两会,来自江苏代表团的教育界代表委员们在全新理念的统领下,教育事业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等热点话题和词汇,成为今年两会读懂“十三五”教育改革的“独门密码”。
目前,江苏代表团教育界代表委员正在北京,共话改革、共商国是。透过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我们可以读懂“十三五”教育改革。今天,就来细看他们都在聊些啥。
基础研究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助力器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建言献策】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基础研究的进步,能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我国正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提高科技含金量需要原创研究,需要基础研究来支撑。
【思路+实践】
作为以基础研究为特色与优势的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南京大学利用深厚的基础研究实力,聚焦国际前沿,大力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科研,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走向经济社会主战场,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尤其我们肩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任,更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完成历史使命。
为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挖掘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思维,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南京大学正在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启动文科重点方向和重大问题研究计划,自觉承担起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使命,以基础研究、原创科研助力国家科技创新。
“双一流”建设大棋需要地方大学同频共振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
【建言献策】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大学数量和在地方大学就学的学生数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地方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
下好“双一流”建设这盘大棋,需要地方大学同频共振。
【思路+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先锋高校之一,主动作为“双一流”建设:一、人才培养应该瞄准精英人才的目标,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本科教育;二、以高峰学科为领头学科,优化学校的学科结构与布局,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大学前列;三、在科学研究中要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增强大学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四、不仅要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自身的校园特色文化,同时要创造大量的先进文化,并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五、国际视野,合作交流,为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